RADIESSE
再生針(晶亮瓷)

衛署醫器輸字第019007號
Radiesse 瑞得喜植入劑

Radiesse瑞得喜(俗稱:再生針 / 晶亮瓷 / 微晶瓷)由1908年成立的德國Merz 藥廠生產,自1995年起已被國外廣泛臨床運用,通過美國FDA、歐盟CE、台灣TFDA認證許可,為生物軟陶瓷成份的皮下植入劑。

本網頁名稱與仿單不同(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或口語化俗稱),供民眾理解參考;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

什麼是再生針(晶亮瓷)?

Radiesse瑞得喜植入劑,主成分為人工合成的CaHA氫氧磷灰石鈣(25~45微米之間的細微晶球),和CMC凝膠載體所製。具有人體組織相容性,可自然分解。利用填補方式達到臉部塑形及矯正,可填補支撐骨骼、不易位移,體內原本因膠原蛋白流失而產生凹陷皺褶的部位利用填補方式,達到改善臉部脂肪萎縮效果。

瑞得喜(晶亮瓷)呈白色乳膠狀

五官美麗關鍵?

大部分的人認為鼻子和眼睛是美麗關鍵,事實上,常被人所忽略的下巴才是主宰。下巴的長度、形狀與嘴型、氣質、笑起來好不好看關係甚巨。小眼睛、塌鼻子如果搭配了比例完美的下巴,至少會給人「清秀」、「有氣質」的印象;相反的,如果眼睛大、鼻子挺,下巴卻過短或後縮,會產生暴牙的錯覺。這時,可透過再生針(晶亮瓷)來做修飾。

再生針(晶亮瓷)專利技術

晶亮瓷的 CaHA 可矯正中重度皺紋皺褶,CaHA融入肌底形成支架。

凝膠分解代謝同步填補流失的容積空間,撫平皺紋澎潤豐盈。

再生針(晶亮瓷)作用原理

Step1. 豐盈面型

Step2. 提升輪廓

Step3. 填補流失

Step4. 改善皺褶

原廠認證

適用部位

骨架支撐術

「骨架支撐療程」又稱「6點拉提」,是根據臉部骨架特定之6個區塊所設計,將「再生針晶亮瓷」應用於此部位,以增加骨架支撐力,藉以改善因骨架流失而造成的臉部鬆垮、下垂凹陷的問題。

再生針(晶亮瓷)影片分享

▲圖片經過當事人同意,並有簽訂肖像權同意書。

再生針(晶亮瓷)美例分享

▲圖片經過當事人同意,並有簽訂肖像權同意書。 
※術前狀態因人而異,須由專業醫師評估,術後成效會因個人狀況有所不同。

常見問題

治療部位曾經隆過鼻者、嚴重過敏體質、懷孕及哺乳。

在術前會先和醫師做術前詳細溝通,大部分人在接受一次的治療後,可達到一定的成效,之後可依個人需求及滿意度如需要可再做後續的微調填補。

眼周及嘴唇等部位不建議注射。

Radiesse再生針(晶亮瓷)注射後,有暫時性水腫及瘀青,水腫依每個人體質不同一般約在幾小時到數天不等會逐漸消散,瘀青現象約7-10天可恢復。注射後一個月內避免按摩或用力揉捏,避免暴露在三溫暖、泡溫泉及日光浴的地方。

注意事項

  1. 曾有過敏病史並有嚴重過敏反應或有多重過敏存在或病史的患者
  2. 孕婦及哺乳婦女、糖尿病病患、自體免疫性疾病病患、單純皰疹病患、兒童、癲癇病患
  1. 治療期間可能發生輕微中度的疼痛感
  2. 術後少數人恐有表面不平整、皮膚感覺的改變,會隨時間逐漸消除
  3. 色素變更(局部)、瘀傷、 紅斑/蒼白、浮腫(水腫),會在幾天內減緩消除
  4. 其他過往及現有用藥及病史請於術前和醫師討論並評估是否合適治療
  5. 本產品若注入血管,可能引起栓塞、血管阻塞、局部缺血或梗塞。應立即由合格的專業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醫療照護與相關評估
  6. 接受本產品治療之後,如果考慮進行雷射治療、化學換膚或其他激發皮膚活性反應的療程,植入部位可能有誘發發炎反應的風險,建議由合格醫護人員評估後再行施做相關療程
  1. 注射後因材質而呈現水腫,一般而言3~7天逐漸消退,在治療部位冰敷,可減少術後的水腫
  2. 注射後可能產生腫脹、發紅、瘀青,這些都是短暂正常現象,術後幾天至1~2周時間會消失
  3. 注射後,效果會持續性作用,術後當下的立即性結果,並非最後的治療效果
  4. 治療效果會因人而異,療程後1~2月內回診追蹤,視個人情況與需求追加注射
  5. 如有不適,請立即與診所聯絡安排回診

 

衛署醫器輸字第019007號-Radiesse 瑞得喜植入劑

Radiesse再生針​

  • 依據衛部醫字第1031660048號、衛部醫字第1031662939號、衛部署醫字第0990262180號辦理;本宣傳名稱與仿單不同(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或口語化供民眾理解),僅供參考;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任何療程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
  • 依衛部醫字第1051667434A號辦理網頁中刊載之比較影像係為治療實績案例,並已事先取得該病人同意使用之治療前後比較影像,作為治療說明或衛生教育資料之輔助圖片、影音敘述。
  • 【小提醒】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3/01/04公告:「『美容醫學』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如:手術、藥物、醫療器械、生物科技材料等,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而『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 本資訊無法取代醫師親自關心您;若有副作用等使用問題,請洽醫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