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洞疤

複合式癒膚

你或許聽過這樣一段形容『長得又高又帥,可惜皮膚坑洞很多』;『五官很漂亮,但是臉上的凹洞疤讓人不忍直視』……
青春痘、錯誤擠壓粉刺、酒糟或脂漏性皮膚炎、甚至是過敏,都可能在臉上留下難看的凹洞疤

本網頁名稱與仿單不同(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或口語化俗稱),供民眾理解參考;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

美麗的遺憾 — 凹洞疤?

平時都要用遮瑕膏後才敢出門,照相也必須使用美肌模式來模糊膚質,隱藏凹洞疤。但其實,凹洞疤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有耐心地配合治療,如接受疤痕修復或使用有效的凹洞疤治療方法,重拾平整肌膚並非夢想

深傷口易產生疤痕

凹洞疤是如何產生的?

凹洞疤是一種真皮層受到傷害後形成的萎縮性疤痕,大致可分為滾動型、車廂型和尖錐型共三種類型。

肌膚保養不再容易

現代人面對壓力,如空氣汙染、工作壓力、健康狀況和睡眠品質等,都可能導致複雜的皮膚問題,如凹洞疤、痘疤、青春痘等。

市面上治療問題肌膚的方式大同小異,不外乎內服外用(西藥)、調整體質(中醫)、外力保養(做臉),但是問題皮膚的成因有很多,不是胡亂投醫或一招到底就能解決

青春痘可能會導致凹疤的產生。若還在長青春痘,建議先治療產生凹疤根源的青春痘,再處理凹洞痘疤問題,以減少發生機會。

肌膚問題困擾著愛美人士

凹洞疤如何治療?

診所常見治療凹洞疤方式

1.滾輪針

  • 特點:破壞皮膚組織,使皮膚自癒。
  • 盲點:針體採滾動式進退,侵入肌膚角度呈圓弧狀,入針深度不足並粗糙,使疼痛度高、紅腫程度嚴重。

2.飛梭雷射&皮秒雷射

  • 特點:光熱能刺激真皮層,使皮膚自行修護癒,如:蜂巢皮秒雷射、 Co2汽化雷射等。
  • 盲點:對於凹洞程度較嚴重者效果有限。

3.填充劑

  • 特點:透過填充針劑填補,使皮膚凹洞得以撫平,如:玻尿酸、洢蓮絲、晶亮瓷等。
  • 盲點:針劑種類多,且個人體質不一,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

4.化學藥劑

  • 特點:酸類換膚(治療較淺層),如:果酸、杏仁酸等。酸類藥劑(治療較深層),例如三氯醋酸(TCA CROSS)或石炭酸。
  • 盲點:藥劑針對某些較深,冰鑿型的疤痕具相當程度的療效,不過恐有疤痕變寬和變白的副作用。

5.手術移植

  • 特點:將自體部分光滑皮膚或脂肪移植。
  • 盲點:手術的方式,因此可能會有縫合痕跡。

為何選擇我們治療凹洞疤?

專業醫師有多種治療痘疤方法,且根據「凹洞疤痕狀態」設計出不同的醫美療程組合,視個人的膚質屬性、凹洞疤類型、問題成因、即時狀況、期望恢復期等。將各種治療途徑做最適度的搭配,並採用複合式雞尾酒療法,運用美微針、雷射光療、剝離術…等方式,非單一式。可對症下藥、改善陳年的肌膚問題,幫助膚況改善維持良好狀態,歡迎至診所諮詢由醫師親自診斷。
凹洞疤需耐心配合治療

治療凹洞痘疤關鍵在於「適合」
並非追求特定儀器與方法

好評分享

凹洞疤美例分享

▲圖片經過當事人同意,並有簽訂肖像權同意書。 
※術前狀態因人而異,須由專業醫師評估,術後成效會因個人狀況有所不同。

常見問題

凹疤、痘疤因為個人成因不同,建議直接和醫師討論會較清楚。
一般來說會依據個人症狀和體質選擇合適的療程,提供生活習性和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在術前會先和醫師做詳細溝通,大部分人在接受數次的治療後,可達到一定的成效。
根據症狀、儀器、次數等來決定費用,實際狀況需要醫師評估規劃,提供專屬個人的療程建議。

注意事項

  1. 曾患有皮膚癌其他類型癌症癌前病變心臟疾病心臟衰竭者
  2. 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3. 患有HIV、肝炎、其他免疫抑制情況
  4. 具光致/熱致的疾病(狼瘡、卟啉症、癲癇,以及其他)者
  5. 位在治療區域的皮膚疾病如牛皮癬、皮炎、白斑病及其他者
  6. 具蟹足腫、脆弱,乾性或敏感性皮膚者
 
  1. 對光線敏感、正在使用光敏化劑或其他藥物者
  2. 進行治療前至少2週應避免使用維生素A
  3. 正在服用A酸或其他藥物
  4. 其他過往病史請於術前和醫師討論並評估是否合適治療
  1. 雷射治療後會形成淺淺痂皮,5~10天會自行脫落,不可將它摳落,應讓其自然掉落,避免留下疤痕或色素沉澱
  2. 術後兩週內暫停使用含有酒精、美白、酸類、去角質等成分較刺激的產品
  3. 須加強防曬,盡量避免直接日曬。選擇SPF30以上的防曬產品,於戶外須每3小時補擦1次,以防止反黑(即雷射術後色素沉澱),如有產生色素沉澱,臉部約3-6個月,其他部位約6-12個月可自然消退
  4. 術後請加強保濕,如有產生輕微紅腫、皮膚敏感及紅熱感覺,可適時以冰敷減輕不適
  5. 一週內避免至泳池、海邊及高溫環境(溫泉、烤箱、三溫暖、使用過熱的水清潔)
  6. 如有不適,請立即與診所聯絡安排回診

凹洞疤

  • 依據衛部醫字第1031660048號、衛部醫字第1031662939號、衛部署醫字第0990262180號辦理;本宣傳名稱與仿單不同(部分為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介紹,或口語化供民眾理解),僅供參考;正式療程/儀器名稱、效果等,任何療程均以醫師親自說明為準。
  • 依衛部醫字第1051667434A號辦理網頁中刊載之比較影像係為治療實績案例,並已事先取得該病人同意使用之治療前後比較影像,作為治療說明或衛生教育資料之輔助圖片、影音敘述。
  • 【小提醒】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3/01/04公告:「『美容醫學』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如:手術、藥物、醫療器械、生物科技材料等,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而『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 本資訊無法取代醫師親自關心您;若有副作用等使用問題,請洽醫師諮詢。